《西游记》读书笔记

时间:2025-08-06 12:31:45
《西游记》读书笔记15篇

《西游记》读书笔记1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西游记》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游记》读书笔记1

西游记简介

《西游记》,一部规模宏伟、结构完整、用幻想形式来反映社会矛盾的作品,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

全书共一百回,分为三部分:

一至七回写孙悟空花果山称王和大闹天宫;

八至十二回写取经的缘由和唐僧的身世;

十三至一百回,写唐僧师徒在取经途中所经历的八十一难。

这部带有童话色彩的神话小说,重点塑造了孙悟空这个大胆的、富有反抗性的神话英雄形象,他敢于反抗天宫、地府的统治者,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他的言行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寄托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理想。

作者介绍:

吴承恩(约1500年-1582年),男,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以祖先聚居桐城高甸,故称高甸吴氏。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长兴县丞。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述。

西游记主要内容

《西游记》写于十六世纪的中国明朝嘉靖公元1522―1566)时期,距今已四百多年了。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西游记》是吴承恩中年时期写成初稿,后来经过润饰而成的。他在前代多年积累下来并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唐僧取经的文学作品和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并且把原来的以唐僧取经为主的故事,改为孙悟空为主的战天斗地史。

东胜神州傲来国有一花果山,山顶一石,产下一猴。石猴求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去可行十万八千里,自称“美猴王”。他盗得定海神针,化作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又去阴曹地府,把猴属名字从生死簿上勾销。玉帝欲遣兵捉拿,太白金星建议,把孙悟空召入上界,做弼马温。当猴王得知弼马温只是个管马的小官后,便打出天门,返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美猴王连败巨灵神、哪咤二将。孙悟空又被请上天管理蟠桃园。他偷吃了蟠桃,搅闹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盗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逃离天宫。玉帝又派天兵捉拿。孙悟空与二郎神赌法斗战,不分胜负。太上老君用暗器击中孙悟空,猴王被擒。经刀砍斧剁,火烧雷击,丹炉锻炼,孙悟空毫发无伤。玉帝请来佛祖如来佛祖,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如来佛祖派观音去东土寻一取经人,来西天取经,劝化众生。观音点化陈玄奘去西天求取真经。唐太宗认玄奘做御弟,赐号三藏。唐三藏西行,在五行山,救出孙悟空。孙悟空被带上观世音的紧箍,唐僧一念紧箍咒,悟空就头疼难忍。师徒二人西行,在鹰愁涧收伏白龙,白龙化作唐僧的坐骑。在高老庄,收伏猪悟能八戒,猪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个徒弟;在流沙河,又收伏了沙悟净,沙和尚成了唐僧的第三个徒弟。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去求经。

观音欲试唐僧师徒道心,和黎山老母、普贤,文殊化成美女,招四人为婿,唐僧等三人不为所动,只有八戒迷恋女色,被菩萨吊在树上。在万寿山五庄观,孙悟空等偷吃人参果,推倒仙树。为了赔偿,孙悟空请来观音,用甘露救活了仙树。白骨精三次变化,欲取唐僧,都被悟空识破。唐僧不辨真伪,又听信八戒谗言,逐走悟空,自己却被黄袍怪拿住。八戒、沙僧斗不过黄袍怪,沙僧被擒,唐僧被变成老虎。八戒在白龙马的苦劝下,到花果山请转孙悟空,降伏妖魔,师徒四人继续西行。乌鸡国国王被狮精推人井内淹死,狮精变作国王。国王鬼魂求告唐僧搭救,八戒从井中背出尸身,悟空又从太上老君处要来金丹,救活国王。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据守火云洞,欲食唐僧肉。悟空抵不住红孩儿的三昧真火,请来菩萨降妖。菩萨降伏红孩儿,让他做了善财童子。西梁女国国王欲招唐僧做夫婿,悟空等智赚关文,坚意西行,唐僧却被毒敌山琵琶洞蝎子精摄去。悟空请来昴日星官,昴日星官化作双冠子大公鸡,才使妖怪现了原形。不久,唐僧因悟空又打死拦路强盗,再次把他撵走。六耳猕猴精趁机变作悟空模样,抢走行李关文,又把小妖变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样,欲上西天骗取真经。真假二悟空从天上杀到地下,菩萨、玉帝、地藏王等均不能辨认真假,直到雷音寺如来佛祖佛处,才被佛祖说出本相,猕猴精被悟空打死。

师徒四人和好如初,同心协力,赶奔西天。在火焰山欲求铁扇公主芭蕉扇扇灭火焰。铁扇公主恼恨悟空把她的孩子红孩儿送往洛伽山做童子,不肯借。悟空与铁扇公主、牛魔王几次斗智斗法,借天兵神力,降伏三怪,扑灭了大火。比丘国王受白鹿变化的国丈迷惑,欲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做药引,悟空解救了婴儿,打退妖邪。寿星赶来把白鹿收回。灭法国王发愿杀一万僧人,孙悟空施法术,把国王后妃及文武大臣头发尽行剃去,使国王回心向善,改灭法国为钦法国。在天竺本国,唐僧被月宫五兔变化的假公主抛彩球打中,欲招为驸马,悟空识破真相,会合太阴星君擒伏了玉兔,救回流落城外弧布寺的真公主。

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灵山圣地,拜见佛祖,却因不曾送人事给阿傩、伽叶二尊者,只取得无字经。唐僧师徒又返回雷音寺,奉送唐王所赠紫金钵做人事,才求得真经,返回本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难还缺一难未满,在通天河又被老鼋把四人翻落河中,湿了经卷,至今《佛本行经》不全。

唐三藏等把佛经送还大唐首都长安,真身又返回灵山。三藏被封为旃檀功德佛,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八戒受封净坛使者,沙僧受封金身罗汉,白龙马加升为八部天龙,各归本位,共享极乐。

西游记插曲

每集片首曲,25集全播时首次采用,许镜清作曲,演奏:中央芭蕾舞团管弦乐队指挥:胡炳旭

百曲千折显精诚

王立平作词,王立平作曲,吴雁泽演唱:1984年《计收猪八戒》、《三打白骨精》两集首播时的主题歌(即片首曲)。片尾曲为《敢问路在何方》,后在1986年前11集全播时被《西游记序曲》取代。[3]

敢问路在何方

主题歌暨片尾曲,1984年《计收猪八戒》、《三打白骨精》两集首播、1986年前11集全播时均由张暴默演唱。25集全播时改为蒋大为演唱。阎肃作词,许镜清作曲,蒋大为/张暴默演唱。

生无名本无姓

原第三集《大圣闹天宫》插曲。原名“齐天大圣孙悟空”,付林、晓岭作词,许镜清作曲,黄小群演唱:1986年前11集全播时播出。电视剧歌曲磁带中改为王小清演唱。

大圣歌

第三集《大圣闹天宫》插曲,阎肃作词,许镜清作曲,胡寅寅演唱,25集全播时取代了《生无名本无姓》。

被贬五行山

第三集《大圣闹天宫》插曲。又名“他多想是棵小草”,阎肃 ……此处隐藏8167个字……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

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

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西游记》读书笔记12

《西游记》这个故事,大家一定知道,书中许许多多经典故事大家可以张口就来,在这处师徒四人中,唐僧和孙悟空的矛盾最大,那自然孙悟空会被赶走了,那么,孙悟空一共被赶走了几次呢?

第一次是他俩没认识多久,到双叉岭时,从路边穿出出现六个强盗,孙悟空就为救唐僧,把六个人全杀了,唐僧十分生气,说孙悟空没有出家人的样子,孙悟空一气之下,走了观音和唐僧一起给孙悟空带上金箍,才让他回来。

第二次就是三打白骨精,最有名的一次了,走到一个高山上,唐僧肚子饿了,就让孙悟空去找吃的,途中白骨精发现了唐僧了,它变成一个漂亮的女子,就给师徒三人吃的。正巧孙悟空回来了,他有火眼金睛,一下子打死了女子白骨精,又变成了一个老婆婆,还是被孙悟空打死了,他又变成一个老爷爷,又是被孙悟空打死了。唐僧忍不下去了,就把他赶走了。

第三次是因为孙悟空打死了两个强盗,又到一个老者家借宿,发现老者的儿子是强盗之一,第二天走时又见到了那伙强盗孙悟空,打死了,老子的儿子,唐僧一气之下,又把孙悟空赶走了。之后打败了六耳猕猴,才会到了唐僧那里,继续向西走。

故事中,孙悟空和唐僧许许多多的冲突都可以避免,需要他们俩互相理解,换位思考,这样的话,西行之路的困难会少些。

《西游记》读书笔记13

暑假期间,我读了《西游记》,感觉它很神奇。

“西游记”也就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师徒你挑着担,我牵着马去西天取经之意。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也是一个璀璨奇幻的神话,《西游记》其实是唐太宗贞观十九年起,也就是著名高僧玄奘从天竺取经归来后,他的传奇经历开始在民间广泛流传,最终发展为一部长篇小说《西游记》。

书中主人公孙悟空在取经路上,表现了他聪明、勇敢的一面。孙悟空出世后拜师学道,练得七十二般变;之后闹龙宫,得到武器金箍棒;又去阴曹地府,勾销生死薄上的名字,是自己超越生死时间而获得自由。还有孙悟空大闹龙宫也很是精彩。

所谓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其实也难不倒唐僧师徒,这一趟路途遥远,山高水恶,有数不尽的艰难险阻。在这一路,妖怪的出现让师徒四人变得意志坚强,战胜了重重阻碍,最终,他们相互提携扶持,到达西天佛国,取经成功。

读完这本书,我感到:在他们的取经之路虽然路途遥远、山高水恶,但磨炼出坚强的意志后,就不怕了,然后共同携手打败妖怪,取得了成功。所以我也要有坚强的意志,坚持到底!

《西游记》读书笔记14

在中国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西游记》,它虽然没有《水浒传》的兄弟情义,也没有《三国演义》的豪情壮志,但千百年来却深受人们的喜爱。

《西游记》是一本很有趣的书,相信大家都见识过它的魅力吧,她被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被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是古典神话小说中成就最高的,而在我心中,它只是一个神奇的,让我想要不停翻阅的“世界”。

在《西游记》里,我最崇拜的人物是孙悟空,孙悟空号称美猴王,也称齐天大圣,他本领高强,会七十二变,也能腾云驾雾,有一副钢筋铁骨,又在炼丹炉里炼了一双火眼金睛,他保护师傅去西天取经,忠诚不贰,制服了许多妖魔鬼怪,无论妖精布下怎样的天罗地网,是多么的气人。阴险狡诈,他总能化险为夷,最后立下汗马功劳。

有时我也为孙悟空打抱不平,他总被师傅误会,心里一定有许多怨恨的话。比如三打白骨精,狡猾的白骨精,三次变成人的模样,来博取唐僧的同情,想吃了唐僧,从而长生不老。可是唐僧身旁有火眼金睛的孙悟空呀,孙悟空一眼就识破了白骨精的诡计。并把他打出了原形,顽固的唐僧是肉眼凡胎,认为他杀了一家三口,硬要赶走他,而无辜的他只能回花果山了……

孙悟空是有些毛躁,但他正直勇敢,对师傅忠心耿耿,我要向他学习。

我从书中领悟到,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勇于承担,不畏任何艰难险阻,要敢于战斗,做人要善良,诚实,这样才会到达胜利的终点。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它连接古今中外,也许《西游记》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吧!(施启腊)

《西游记》读书笔记15

“脚踏七彩祥云跳上云端,手握金箍棒睁开火眼金睛……”每当看到这些词句,人们便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经典大作《西游记》中的传奇人物——孙悟空。

放下这本厚厚的《西游记》,我便若有所思。忠于佛教的唐僧、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任劳任怨的沙和尚等人物一个个倒映在我的脑海,可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那个敢做敢想的孙悟空。他天命不凡,从裂石中蹦出;他要强好胜,被太上老君捉拿还不屈不降;他忠心耿耿,在取经路上遵循唐僧之言。更可贵的还是他那敢做敢想的高贵品质。他在听了猴老的话后便毫不犹豫地下了东海;在天仙威胁到他,他就自封“齐天大圣”打上南天门;在没收到蟠桃会的邀请时,他大胆地在桃会上大闹一番……闹天宫、闯地狱、下东海、偷蟠桃,读着读着,我不禁也热血沸腾起来,更为他的敢做敢想而敬佩万分,这也是《西游记》的精彩与绝妙之处。

敢做敢想在当今社会上已经是十分少见的品质了。人们常因为一些死板的规矩而循规蹈矩。因此,许多人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与活力,使我们的内心变得一片死寂与粗俗。如果我们用心去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就能产生许多奇思妙想,甚至不惜代价地去完成它。以往,许多科学家正是因为有着这颗热情的心,才有所成就。这种敢做敢想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也是一个崇高的境界。达到了这种境界,就证明你敢做敢想。而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这一形象,则是达到或超越了这个崇高境界。这也正是许多人非常喜爱孙悟空、向往孙悟空的根本原因呀!

孙悟空,是一个传奇英雄,是一个要强好胜的石猴,更是一个敢做敢想的热血的人!

《《西游记》读书笔记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