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肖申克是一个监狱的名字,这里以严厉著称,同时,监狱长也暗地里做些贪污的事。
其实对于主演,就是一个越狱成功了,另一个假释后按照他给的信找到了他。
我不知道怎么会对老布的经历产生深深的同情。
老布不算是主角,但他是这个监狱里唯一一个以自杀方式结束自己生命的人。是的,我没想到一个获得假释后的人,会选择自杀。
他老了。他在监狱里由一个壮硕的青年待到一个垂垂老矣的老人,他习惯了监狱里这种一成不变的生活,于是根本就离不开了。他甚至想到杀一个人能让自己继续呆在肖申克监狱,当然,他最后放弃了。获得假释后,他回到了几十年前阔别的外面的世界,他却发现这与他之前所看到的完全不同,汽车多了,人多了,许多都变了。他在一个超市里当包装工人,可是好像没有人喜欢他。他不习惯这个所谓的外面的世界。
他说,他常常做到噩梦,时时刻刻处于恐惧当中,他终于决定了。他穿好了西服,打了整整齐齐的领带,用小刀在横梁上刻上:老布到此一游,然后,用一根绳子把自己吊在横梁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许,他的死也只有监狱里平常和他要好的几个人知道,在别人眼里,也许老布只是一个草芥,也许连草芥也不如,他的死,激不起别人心里的波澜。后来,又一个被假释的人到了这个房间,虽然他也在重复着老布的经历,但是他的好友托付给他的事,就成了他的希望,因为这藏在心底的希望,他没有选择像无依无靠的老布一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我突然想,如果也有人,能给老布这样一个希望,那他还会不会选择去死?
老布这一个老囚犯的经历震撼了我,一个被囚禁了好几十年的灵魂,突然把他放出来,这灵魂该何去何从呢?
噢,这个冷酷也残酷的世界。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2观看这部影片,我们学习到了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我们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希望,只有坚持下去,总有一天是能成功的。
故事发生在1947年,银行家安迪被指控枪杀了妻子及其情人,安迪被判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中渡过余生。瑞德1927年因谋杀罪被判无期徒刑,数次假释都未获成功。他成为了肖申克监狱中的“权威人物”,只要你付得起钱,他几乎有办法搞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香烟,糖果,酒,甚至是大麻。每当有新囚犯来的时候,大家就赌谁会在第一个夜晚哭泣。瑞德认为弱不禁风、书生气时足的安迪一定会哭,结果安迪的沉默使他输掉了两包烟。但同时也使瑞德对他另眼相看。
好长时间以来,安迪不和任何人接触,在大家报怨的同时,他在院子里很悠闲地散步,就像在公园里一样。一个月后,安迪请瑞德帮他搞的第一件东西是一把小的鹤嘴锄,他的解释是他想雕刻一些小东西以消磨时光,并说他自己想办法逃过狱方的例行检查。不久,瑞德就玩上了安迪刻的国际象棋。之后,安迪又搞了一幅丽塔.海华丝的巨幅海报贴在了牢房的墙上。
一次,安迪和另几个犯人外出劳动,他无意间听到监狱官在讲有关上税的事。安迪说他有办法可以使监狱官合法地免去这一大笔税金,作为交换,他为十几个犯人朋友每人争得了监狱官请的啤酒。喝着啤酒,瑞德说多年来,他又第一次感受到了自由的感觉。
不久之后,汤米的来到让安迪打破了狱中安静的生活。汤米告诉安迪真正的凶手,但不久,汤米就被杀害了。安迪用锄头凿通道逃出了监狱,之后瑞德被假释了。最后,安迪和瑞德相遇了。
这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性。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3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励志型影片,我看了很多遍,依然感触良多。
影片故事情节很简单:被诬谋杀自己的妻子及其情夫的银行家安迪被判终身监禁来到了肖申克监狱。他的与众不同引起了黑人囚犯瑞德的注意并最终结成了很好的朋友。
安迪总是沉默寡言并旧能地维护自己作为一个正常人应该保有的一切。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用自己丰富的金融知识帮助狱卒们“合法”地逃税,甚至帮助典狱长洗钱,以此换得一些对囚犯、对自己稍微宽松的待遇。
然而安迪终于从一个新来的囚犯那儿得知了自己妻子被杀的真相,当他向典狱长提出申诉的要求时却遭到了粗暴的回绝。因为此时贪婪的典狱长已将安迪当作自己谋取暴利的摇钱树,他甚至不惜杀掉那个知情的囚犯从而将安迪永远地留在肖申克来满足自己对于金钱无止境的贪欲。
安迪对于法律公正的幻想破灭之后,安迪成功地穿越了自己十九年来挖成的秘密通道,重新获得了自由。
是的,这是一部崇尚自由的电影。重要的是,它向人展现了取得自由的过程,它告诉你,自由不可能那么轻而易举,甚至可能会依靠向强权妥协来换取自身的生存,它告诉你自由是那样一个艰难甚至是必须穿越猥琐与肮脏的过程。
而高大森严的肖申克监狱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象征,仿佛我们在现实中经常遭遇的一种冷酷的权威的代表。当我们对自己还懵懂无知的时候,我们便开始不断地接受这种权威的训练、锻造和暗示,我们不断地被告诫要完全清除干净自己内心的道路,竭力地、由衷地接受它的教化,从而赢得它的奖赏,获得我们做人的一切需求:被尊重并实践自己单纯的梦想。他形象的表达了制度化之下的人是顺从制度失去自我,还是怀有希望找寻自由。
然而,它虽然闪烁着自由与人性的光辉,却是这么的英雄主义,当安迪终于爬出管道,滚到小溪里,镜头从仰角给了他一个全景,此时雷电交加,大雨滂沱,安迪靠着无比的毅力与信念获得了自由,不,在镜头里不如说他自己已经成了自由精神的象征;当安迪在海边实现着出狱前对自己的承诺———天哪,这些形象在让我们激动的同时又是多么的让我们觉得可望却不可企及。
肖申克的救赎把生命变成了一种残酷的选择。肖申克的救赎是我们简单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东西。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4安迪是个有着强大心灵力量的人,所以他才能19年如一日坚持挖地道,最终越狱成功。在肖申克那样恶劣的环境下,安迪却始终充满希望,是这个希望支撑他最终打败了典狱长,逃离肖申克,获得心灵和身体上的自由。
这部片子有一段经典台词,是经由安迪的好友阿瑞的口说出的。他说,我们都被制度化了。刚进来时,起初我们会恨这堵墙,然后我们就习惯了,再然后我们就依赖上了这堵墙。这也正是人的可悲之处。只有象安迪那样有着强大的心灵力量的人,才没有被制度化,他有自己的梦想,他坚持,他努力,最终他自由了。
其实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也很象肖申克的那堵墙。刚工作时,我们会对环境看不惯,对婚姻中另一半看不惯,会抗争,但是发现没有成功后,我们慢慢就被制度化了,习惯了这个环境 ……此处隐藏8229个字……西,只要自己不放弃,希望就会永远相伴随。”
犯人走进肖申克,典狱长的第一句话就是:“把灵魂交给神,把身体交给我。”可是真正可怕的还不是肖申克的高墙,而是被犯人们被监狱的体制化所逐渐打磨掉的勇气与希望。
然而,当安迪冒着被看守长推下房顶的危险,用替警官逃税为伙伴换来啤酒时,当安迪坚持6年给政府写信终于迎来了肖申克的犯人图书馆和讲习班的时候,当监狱上空飘起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的时候,原因只有一个:无论我们曾经怎样的沉沦和不羁,怎样的失去光明,但千万不要放弃理想,放弃那份希望,人类追求自由与公正的脚步是无法阻止的。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4刚刚看了肖申克的救赎,感觉自己被教育了,安迪经历了那么多的不幸被误判在监狱里关了将近20年,而他并没有消沉的过这20年,他仍对生活抱着希望,即使身体没办法享受自由也要让灵魂不受任何约束,在狱中几乎所有人都被体制化,像老布即使给了他自由他也没办法在社会上生存下去,最后只能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他对生活已经失去了希望,而安迪从来没有放弃希望,直到他逃狱成功,而他的朋友认为自己已经体制化的瑞德也受了他的影响,在假释出狱之后并没有消极像老布那样死去,而是找到安迪和他一起奔向希望,人生要不忙着活着要不忙着死去。
面对挫折、艰难、失败。是消沉还是奋进,是坚持还是弃守,是偃旗息鼓还是励精图治,今天我已经得到了答案。虽然我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虽然我已经变得有些心灰意冷颓废不堪甚至有些绝望,而看了这部电影看了安迪的遭遇我的这些挫折又算什么?不过是自己每天无病呻吟。虽然我没考上大学,人生不是只有这一条路,我不应该这么早就放弃生活的希望我要好好加油,要像安迪那样勇敢的追求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5以前我认为《肖申克的救赎》在讲希望——常怀希望,今天重新看了影片,我不这么认为了。
肖申克是一座监狱的名字。
瑞德是一名杀人犯,他在老布死了以后看着监狱的高墙说,这些高墙有一种魔力,刚开始你恨它,然后习惯它,再后来离不开它。瑞德管这叫体制化,或者叫完全改造。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让我们守护孩子,别让他们被改造的那么彻底。而今天重看《肖申克的救赎》,突然发现,其实肖申克是对成人的改造!
安迪对抗的,是一个庞大的对他实施改造的机器。
整个肖申克,除了瑞德,都说自己无罪,这代表了生而为人的原罪,且为己不知不认的原罪。“姐妹组”代表了淫欲,安迪代表了愤怒,典狱长代表了贪婪,警员们代表了傲慢。
在肖申克里囚犯没有人权,所以所有的警员面对着囚犯产生了天然的傲慢,安迪被调去图书馆时,遇到的第一个需要他帮助的警员,我们会突然发现,那个警员失去了傲慢,他有了一副老实人的面孔。这就是人的两副面孔,他的傲慢和谦虚,会随着境遇切换。
“姐妹团”为了淫欲,持续打了安迪两年多,直到安迪成了警员们的避税帮手,才以结束。淫欲,是人不可回避之罪,安迪的老婆就是出轨时,被人枪杀的。而后,安迪在知道杀他老婆的真凶后,却突然不再恨他老婆,而是反思自己性格的无趣,等于是把老婆推出去了,间接害死了老婆。其实,影片中安迪不受淫欲之苦,他是淫欲的受害者,一个是“姐妹组”的物理攻击,拳拳到肉的折磨;一个是老婆出轨的精神攻击,情感背叛的折磨。因为《肖申克的救赎》的原著篇幅不长,内容和影片并无区别,且影片本身足够优秀,所以,本篇就以影片为主去讨论。
“淫欲”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占比不重,且从瑞德这个自述者角度来看,似乎并无过多评论,但其实我认为淫欲之所以被演了有四分之一,就是因为淫欲这一原罪对于个人命运来说是不得不提的,哪怕瑞德似乎只是在向观众讲述安迪从未妥协的个性,但其实,淫欲篇为观众呈现的是一种人性的丑态,以及暗示淫欲甚至会影响到个人命运,像安迪的老婆的死,“姐妹组”的老大的残疾。
为什么我会认为安迪代表了愤怒,因为影片一开始安迪其实是有过挣扎的,虽然他放弃了捉奸和开枪,但他实际上起了心动了念,他不是没有恶意,不过是理智战胜了情绪。整个影片中,安迪仅有的两处失控,一个是开头,一个是知道了真相。两次失控的代价,一个是被指控谋杀并被判刑,一个是被关了两个月的禁闭。
这里可以看到愤怒对人命运的改写,从银行家到阶下囚,从帮助学生拿到高中文凭的智者到被人打回原形的禁闭者。
安迪其实是一个执着的人,如果他没有因为知道真相后失控,那么他完全可以通过不断地写信去为自己申冤,就像他不断地写信为了建设图书馆那样。
他的失控,使得年轻的小伙子失去了生命,使得安迪永远失去了以正常人的身份回归社会的可能。安迪的能力使得他永远不会得到假释,他除了被无罪释放和越狱,不可能离开肖申克。
典狱长的贪婪有目共睹。典狱长是肖申克的神,而典狱长信奉上帝,对圣经倒背如流。肖申克的高墙配上典狱长的贪婪,就是在告诉大家,这世界的神可以为所欲为,而高墙内的人只有被改造成听话的、任劳任怨的、惧怕神明的,才可以生存!
安迪的越狱之路,是一条粪水恒流的下水道。他走最污浊的路,去做一个崭新的人。
《肖申克的救赎》救赎的到底是谁呢?安迪?瑞德?我认为是瑞德!因为他是肖申克“唯一有罪的人”,他三次假释申请,两次被驳回,最后一次他不抱希望却被假释了。是因为他被改造好了吗?是因为他被救赎了。他之前一直强调自己被改造好了。看得见的改造,不叫改造。看不见的改造,才是真的改造。瑞德说:这四十年,没有一天不后悔!这句话,让人潸然泪下。四十年!人生有多少个四十年啊!他说他想告诉曾经的自己,还有别的方式可以解决。今天看《被讨厌的勇气》,有一个点我觉得说的很好,把关注点放到宇宙中去,放到世界中去,不要拘泥于眼前,因为眼前的风暴在大的层面上看,就是“杯中风暴”,杯中风暴再猛烈在大的层面看,就是微风而已。
假释官面前的瑞德,显然已经跳出了杯中风暴,他已经看到了当初那猛烈的风暴,而今看来,不过微风。
瑞德跳出了自我的束缚。所以,被救赎的是瑞德。
我想这也是影片中不断提及希望的点,改造有看得到的,也有看不到的,被以及认可的部分,会化为自我救赎,为自己面对这无能为力的世界增添些许力量,而看得见的改造,就像老布,终究会因为对这世界的无能为力而失去活下去的勇气。
影片中说:要么忙着生存,要么忙着去死。这是成人世界的定式,老布是那个忙着去死的人,而安迪,希望瑞德成为忙着生存的人。态度决定人生!
瑞德,何其幸运,得到了救赎,找到了生存下去的路。
安迪,不需要救赎!他因为司法的无能,以及典狱长的贪婪,已经失去了做回自己的可能性,他成了一个“全新的人”,这个人是他,但不是原来的他。安迪付出了自己一整个人生,然后又自己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人生,来到了“温暖的,没有记忆的地方”,所以,对于安迪,不需要救赎!
肖申克里,每个人都有原罪,而只有瑞德有“真罪”,而瑞德何其幸运,遇到了安迪,得到了真正的救赎,找到了回归自我的路。
瑞德好幸运啊,年迈的他虽已不是当初的他,但年迈的他终究还是他!
文档为doc格式